10月19日,由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全程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联合承办的“2024年中国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学术论坛”在风景秀丽的世界级生态岛崇明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创新理念、优化路径及实践探索。
论坛围绕“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跨文化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跨文化沟通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设置了主旨发言、圆桌论坛和分组研讨等多种交流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和学习机会。
赵荣善书记致辞:坚守教育初心,培养国际化人才
在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赵荣善对各位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支持此次论坛的各方单位表示诚挚感谢。赵书记回顾了上外贤达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他指出,上外贤达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外语+”和“数字+”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国际公民社区”、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创办《巴别塔》多语种校园杂志以及成立“外院新媒体中心”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赵书记强调,跨文化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他希望此次学术论坛能够为全国民办高校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国民办高校在国际化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周光狼主任致辞:党建引领,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致辞中,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一级主任科员周光狼主任指出,近年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了“民创计划”,通过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民办高校的特色内涵建设。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特别是在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周主任特别提到,上外贤达学院作为以外语学科见长的民办高校,通过“外语+”和“数字+”的多元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周主任期待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之间的合作,共享经验,搭建更广泛的跨文化教育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迈上新台阶。
王冬梅主任致辞:外教社六位一体跨文化体系,贤达学院入选首批研究基地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跨文化能力测试中心主任王冬梅对上外贤达学院20年来的辉煌成就表示热烈祝贺。王主任表示,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优秀人才,外教社构建了涵盖跨文化教材开发、能力测评、师资培训、国际交流、研究和实践平台的“六位一体”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王主任宣布,上外贤达学院凭借其卓越的国际化办学成就,成功入选该体系首批研究基地。她表示,此次论坛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外教社将携手包括上外贤达学院在内的民办高校,共同探索培养跨文化人才的新路径。王主任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未来与上外贤达学院在跨文化教育领域开展更多深度合作,共创辉煌。
跨文化能力培养微视频大赛开幕:为学子搭建展示舞台
在论坛现场,上外贤达学院梁副校长隆重宣布“第一届中国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微视频大赛”正式启动。梁副校长介绍,该项赛事源于2016年创办的“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经过多年精心组织与发展,该赛事已从上海地区扩展成为全国范围的高水平竞赛,成为推动我国跨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微视频大赛专门面向民办高校学子,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舞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升跨文化交流意识。梁副校长强调,通过参与和锻炼,学生们将能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青春力量。此次大赛的举办,也标志着上外贤达学院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修刚教授: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是新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教指委外国语言文学分指委副主任委员、日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原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教授围绕“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是新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这一主题,从四个维度深入论述了新时代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意义、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交际、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际,以及大学使命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修教授强调,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更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责任。
梁副校长高度评价了修刚教授的主旨报告,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管理经验,鼓励全体外语教师保持热情与动力,积极承担起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使命。她通过实例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教师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与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息息相关,因此呼吁大家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张红玲教授: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教学——内容目标与路径方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红玲教授从外语学科的核心育人目标,深入分析了外语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教学的内容目标与发展路径。张教授分享了该中心在跨文化能力教学方面积累的有效方法与经验,指出跨文化能力教学的深层学习维度能够承载外语学科立德树人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使命。她强调,外语教师应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从多角度把握跨文化学习的本质规律。
上外贤达学院外语学院院长赵晓临教授结合张红玲教授的主旨报告内容,强调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跨文化大赛。他希望全体外语教师能从张教授的发言中汲取启示,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升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圆桌论坛
会议期间特别安排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圆桌论坛,旨在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云从科技集团副总裁孙法泉、万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经理韩晓博、山西如燕酒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阳作为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讨论。
在论坛上,三位企业代表从行业经验和公司发展实际需求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对跨文化交流人才的迫切需求及相应的培养建议。孙法泉副总裁分享了云从科技在海外市场拓展中的经验,强调跨文化人才在技术输出和文化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并建议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商务沟通和跨文化管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实际操作能力。韩晓博经理分析了万位数字科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营挑战,认为跨文化人才不仅需具备语言能力,还需理解不同文化的商业习惯和消费者心理。他建议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中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训练。张阳总监从传统酒业在海外市场的推广经验出发,强调跨文化人才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中的重要角色,建议高校开设结合文化研究和企业管理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市场分析能力。
此次圆桌论坛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与高校直接交流的平台,也为高校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提供了窗口,进一步推动了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对接。
专题分组研讨
专题论坛1、2:跨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们围绕“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教师分享了在课堂中应用情景模拟、文化对比分析和跨文化案例研讨等教学经验,展示了通过实际案例提升学生跨文化应对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部分教师从交互主观性理论和文化智能理论的视角探讨将这些理论融入专业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沟通能力,同时分析了跨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专题论坛3:数字技术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融合建设
教师们深入探讨了数字媒体技术在跨文化交际课程及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这一讨论围绕AI技术在课程实践中的运用展开,涉及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关系、专业课程的知识图谱构建、以及跨文化课程的融合策略等重要议题。与会教师认为,数字技术的融入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专题论坛4:多语种对外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教师们探讨了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及课程建设。通过对现有英文跨文化交际教材的研究,与会教师揭示了教材中身份建构的变化轨迹,提出了未来教材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有教师建议毕业生在撰写跨文化交际相关论文时,深入挖掘跨文化能力在语言、翻译和文学等领域的应用,以提升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
论坛总结:共促民办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
2024年中国民办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为期一天的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和教师们在跨文化教育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与会者一致认为,跨文化能力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前全球化时代人才培育的必然要求。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民办高校在跨文化人才培育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为全国民办高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